男女主角分别是宁晓晓付嘉鸣的其他类型小说《穿越:首长破戒狂宠娇娇宁晓晓付嘉鸣大结局》,由网络作家“蟹小七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是个重情重义的小伙子,大家早就想看看未婚妻长什么样?定是个有福气的人。宁晓晓接话道:“你们两口子关系真好,郭政委一看就善谈。”“可拉倒吧,这些话可不是他和我说的,都是我从别处听来的,他在家和我说的就两句:饭啥时候好?再盛一碗。”宁晓晓……市场到了,赵连弟问:“你想囤什么菜?”“家里什么都没有,我也不知道囤什么,本想来问问什么时候囤菜合适?”“现在就合适,赶早不赶晚,东北的天说冷就冷,这年头早买回来放心,拖到后面谁知道能不能买到了。”三年灾害,物资匮乏,大家都怕了。早上的市场人声鼎沸,果然有人开始囤菜了。“大白菜给我来五百斤。”“萝卜土豆各三百斤,我家里人口多。”赵连弟拉着宁晓晓挤进去,“你看大家开始囤了吧,来晚了就得等明日了。”宁晓...
《穿越:首长破戒狂宠娇娇宁晓晓付嘉鸣大结局》精彩片段
是个重情重义的小伙子,大家早就想看看未婚妻长什么样?定是个有福气的人。
宁晓晓接话道:“你们两口子关系真好,郭政委一看就善谈。”
“可拉倒吧,这些话可不是他和我说的,都是我从别处听来的,他在家和我说的就两句:饭啥时候好?再盛一碗。”
宁晓晓……
市场到了,赵连弟问:“你想囤什么菜?”
“家里什么都没有,我也不知道囤什么,本想来问问什么时候囤菜合适?”
“现在就合适,赶早不赶晚,东北的天说冷就冷,这年头早买回来放心,拖到后面谁知道能不能买到了。”
三年灾害,物资匮乏,大家都怕了。
早上的市场人声鼎沸,果然有人开始囤菜了。
“大白菜给我来五百斤。”
“萝卜土豆各三百斤,我家里人口多。”
赵连弟拉着宁晓晓挤进去,“你看大家开始囤了吧,来晚了就得等明日了。”
宁晓晓:“连姐你先买,我看看都买什么。”萝卜白菜土豆堆的小山一样,好像不缺。
“行,你想着,我推一车回去,一会回来帮你推。”
赵连弟大嗓门喊道:“给我来四百斤白菜,二百斤萝卜,二百斤土豆,一百斤红薯,五十斤大葱。”
宁晓晓:原来东北要提前囤菜,家家都发了很多菜票,她还以为就她家菜票多呢。
看这囤法,三年灾害,东北人应该没饿着。
赵连弟接连往车上搬菜,两个手臂一抱就是十几颗白菜,一会功夫,装了半车。
宁晓晓上前帮忙,她帮着搬萝卜大葱,一会就一身汗。
“哎呀,不用你,放那我来。”赵连弟看她瘦的可怜,不让她帮忙。
宁晓晓没帮太多,累得不行,这具身子是真弱。
板车装的高高的,菜还剩一半。
宁晓晓要帮她推回去,赵连弟连连摆手,让她留下看着剩下的菜。
宁晓晓坐在几百斤菜旁,靠着白菜,直打盹,累死她了。
赵连弟没一会就回来了,“晓晓,别睡,小心着凉,风大着呢。”
宁晓晓起身要帮忙搬菜,赵连弟不让。
她没搬几颗,跟着装满车的赵连弟回去了。
回去路上,赵连弟问:“想好买啥了吗?一会我把菜送回去,帮你搬,正好有板车。”
宁晓晓直摇头,可算了吧,她搬不动,让付嘉鸣来囤吧。
赵连弟急道:“得囤,不囤冬天吃啥?别想着去食堂打,食堂冬天也是这些菜,卖的还贵,不如自己囤便宜。现在的菜是一年中最便宜的时候,过段时间涨价不说,说不准还买不着呢。”
赵连弟太热情,卸了车,拉上她推着车往回走,非要帮她搬菜。
宁晓晓被迫又跟着回了菜市场,想想几百斤的菜还是算了,她问问别的吧。
“连姐,我想腌咸菜,买什么菜好?”
“咸菜啊,你得买那个小黄瓜,大的不行,还有萝卜,芥菜疙瘩,芥菜英子,最重要的酸菜得多腌,白菜最少得买几百斤。”
白菜,还是几百斤,宁晓晓今日说啥也不能买,她还想多活几年呢。
“我还想晒点干菜,囤些什么好?”
“豆角丝,茄子丝,萝卜干,土豆干,再串点辣椒,晒些大葱。”赵连弟手一挥,“都买回去呗,姐帮你搬。”
又和卖菜的售货员介绍道:“这是我邻居,付团长的家属,刚来随军,照顾照顾,秤可得给的高高的。”
宁晓晓和人打过招呼,拉住热情的赵连弟,“家里没有腌菜的大缸,我先买点晒干菜的就好。”
“也行,车不空着,咱不白来一趟。”
赵连弟撸袖子正要搬菜,一回头,惊讶成表情包:“这……就够了?”
孙姐热情道:“我这有琴,你试试。”
手风琴是个珍贵物,好多学生学了几个月才让上手弹琴。
但她今日很想让宁晓晓试试,看看她到底有多聪明。
孙姐教她抱琴姿势,告诉她1234567都在什么位置,让她试试。
宁晓晓大胆上手,1234567顺下来非常丝滑,音符唱出美妙的乐声。
孙姐惊讶,晓晓胆子够大,敢上手,悟性高,手指也灵活。
宁晓晓按顺序弹的1234567,她藏拙呢,不然弹个两只老虎之类的完全没问题,即使她第一次碰手风琴。
有童子功在,学其他乐器容易得多。
孙姐更热情了,这个学生她收了!
这年头,碰上一个有天赋的不容易,不想让她埋没。
“今日你就在这练琴吧,以后有空就来练琴。”孙姐大方把琴借她。
当然,拿走不行。
她没提让她买琴的事,手风琴很珍贵,一把好的要几百块,贵的吓人。
她怕把宁晓晓吓跑了。
先学着,买琴的事不急。
宁晓晓在孙姐这待了一日,在她的“刻苦努力”下,终于弹出了简单的音乐。
孙姐激动的热泪盈眶,她第一次见到悟性这么好的人。
宁晓晓,是天生的弹琴人。
是乡下耽误了她,要是她女儿,她一定供她考大学,学音乐。
见孙姐要下班了,宁晓晓很有眼色的告辞,走之前帮孙姐打扫了办公室卫生。
洗手盆里换上干净的清水。
孙姐送她出去,嘱咐她:“明日记得过来,练琴最重要的是坚持。”
宁晓晓到家,付嘉鸣已经在做饭了。
付嘉鸣蒸的鸡蛋,今日没买到肉,给晓晓多吃点鸡蛋补补。
见她空手回来,他抬头道:“去哪里了?”
还以为她去供销社买东西了呢。
宁晓晓高兴地凑过去,分享喜悦:“我去学琴了。”
付嘉鸣没反应过来,学什么?
宁晓晓眨眼:“学手风琴,文工团的孙姐收我当徒弟了。”
付嘉鸣疑惑:“你不是想去学校当老师吗?想去文工团?”
文工团天天唱歌跳舞,不行,她会散架。
宁晓晓嘴角抽搐,怎么一个两个的都说她想进文工团,她才不去。
上一世,她学音乐画画,纯属爱好,从没想过走专业,上舞台。
“我想当老师才学琴啊,不知道学校招哪科老师,音乐美术我都练练。”
教主科,她小学毕业可能不行,万一有中学毕业的和她竞争呢。但音乐美术,能竞争的人应该不多。
这年代读书的都少,有才艺的更没几个。
赵连弟说过,一个萝卜一个坑,岗位有限,在大院找工作并不容易。
她必须抓住机会,应聘成功。
付嘉鸣震惊,为了当老师,这么拼?
晓晓为了当老师这么努力,他得再去问问,她进学校的事怎么样了。
校长办公室。
校长见到付嘉鸣,连忙起身招呼:“付团长来了,快坐。”
校长客气的过分,浑身透着不自然。
付嘉鸣:“不坐了,您忙,我来问问我家属进学校的事。”
校长面露尴尬,不知怎么说。
那日付团长来,提了他家属进学校当老师的事,他满口答应。
他儿子在付团长手下当勤务兵,为了儿子的前途,举手之劳的小忙,那必须帮啊。
当时他满口答应。
但是……
付嘉鸣见校长皱眉,问道:“是有什么问题?”
校长面露愧疚:“没想到报名的军属突然增多,用谁不用谁都不好,没法子,只能考试了。”
以前也没见几个来报名,这两日突然来了好多军属,只上过半年学的都来了。
“你不记得了?”
王桂花诧异看过去,又细细回忆过往。
“你前头那个哥哥,和他同龄,两个小子天天一块疯跑,嘉鸣是个没娘的孩子,看着怪可怜的,我给你哥哥补衣裳的时候,顺手也给他补补。
他啊,最爱往咱家跑,玩累了也不回家,还拿着粮食来咱家蹭饭。后来你哥哥没了……”
宁晓晓依偎在母亲身旁,愧疚道:
“又勾起您伤心事了。”
“哎,这年头,哪家孩子不得没一两个,当时心疼的呦,现在看着你们都长大了,好多了。”
王桂花摸摸她的头,二丫也要嫁人了,怪舍不得的,絮絮叨叨的和她聊着天:
“嘉鸣这孩子,仁义,你嫁给他,妈放心。
你哥哥没了,他就不来了,怕我见到他想起你哥哥伤心。
他经常偷偷的帮咱家干活,我知道是他,他还躲着呢。
你那时候小,性子又软,总让人欺负,以前都是你哥哥护着你,后来是他护着你。
你啊,最喜欢跟在他后面,像个小跟屁虫,他去读书,你就趴在窗外往里面看。下了学,就拉着他一块回家。
你拉着人家不放,他又常来咱家了,教你写字,帮我干活,还拿着布料,让我给他做衣裳。
他爹是木匠也是教书先生,说让你一块去读书。
我哪好意思让你去,他就说,俩孩子这么好,不如订个娃娃亲。”
宁晓晓沉浸在故事中,听着还挺浪漫呢。
对面屋,付嘉鸣也在讲故事,讲他上阵杀敌的故事。
石头两眼放光,满心崇拜,不过倔强的他硬是一句敬佩的话都没说出口。
见付嘉鸣不讲了,干巴巴来了句:“你渴不渴,我给你倒杯水?”
付嘉鸣:“不用,早点休息,明天起早,我带你上山打猎。”
“嗯。”
石头翻过身,留给他一个佝偻的背影。
其实他没听够,这么精彩刺激的故事,他听一夜都不会困。
付嘉鸣躺在床上,很安心。
这是他十二年来心心念念的家,是他艰难岁月里的一道光,是他重伤时努力醒过来的动力。
就在今日,他终于光明正大喊了一句妈,这个字憋在心里十几年。
脑海中是她温柔慈爱的画面,他们泥地里打滚,她会帮他们擦灰,他们上树掏鸟蛋,她会帮他们缝补衣裳。
她从不打人骂人,总是安静又温柔。
若是母亲活着,一定就是这样的。他爸说,他的母亲是最最温柔的人。
他从小就希望她是他的妈妈,晓晓大哥死后,他再没有借口往她家里跑,心里难过得紧。
后来晓晓黏着他,日日拉着他回家,他心里不知多开心。
他爸说可以给他订娃娃亲时,他好高兴,他们成亲后,他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喊妈了。
一夜安睡。
月亮落山后,付嘉鸣已洗漱完毕,锅里熬上粥。
石头翻身,手一摸,身边空无一人,心里一哼,他不会说话不算话,没带他,自己去打猎了吧?
趿拉上草鞋,跑去院子。
付嘉鸣朝他招手:“过来吃粥,这有咸鸭蛋,先养养胃,中午我们吃好的。”
宁晓晓和王桂花聊到很晚,有了粮食,心里安定,天大亮才醒。
一打开大锅就看到熬好的粥,旁边还摆着两个咸鸭蛋,一桶饼干。
“嘉鸣,石头。”
王桂花院子屋里喊了一圈,没找到人:
“怪我起晚了,估计是嘉鸣煮的饭,这孩子十多年没回来了,也不知歇歇,明儿我得早点起。”
转一圈回来,宁晓晓已经拆封了饼干,扒开了咸鸭蛋。
王桂花一阵心疼,二丫变了,以前多会过日子啊,不舍得吃,不舍得穿的。
想起二丫的苦,王桂花又一阵心疼,吃就吃吧,他男人拿回来就是给她吃的。
王桂花喝着粥,碗中突然多了半个咸鸭蛋和一块饼干,抬眼就看到晓晓的笑脸。
“妈别光喝粥,就着吃。”
“妈不吃,你吃。”
“妈,我们现在身子亏空,得好好补补,不然会影响寿命的。你得多活几年,石头还小,没娶媳妇呢,娶了媳妇还得指望你带孙子呢。”
王桂花看看女儿,二丫怎么越发不一样了呢?不过二丫说的对,她得好好活着。
她这几个儿女命苦,从小没了爸,可不能再早早没了妈。
“城里的东西怪好吃的,甜滋滋的。”王桂花小口品尝,她不舍得大口吃。
宁晓晓:“好吃多吃点,别舍不得,我进城就找工作,等我挣了钱,给你们买好多好多寄回来。”
“好,妈等着。”
王桂花心里高兴,女婿回来了,二丫气色都好了,也爱说话了,孩子终于苦尽甘来了。
得亏前日没犯糊涂,若是稀里糊涂嫁了,后悔都来不及。
没一会,村里一妇女靠在大门口,嚼着豆子往里面瞅。
“桂花,你家姑爷回来了?模样真周正啊,二丫可算苦尽甘来了。”
要不是昨日发救济粮,家家急着回去煮饭,昨日就来看热闹了。
一身军装,健硕的身材实在打眼,他们八卦一早上了。
“回来了,嫂子进来坐。”
妇人一只脚都迈进了院子,却转身飞快地跑了。
宁晓晓一抬头,看到付嘉鸣背着一头硕大的野猪回来了,黑猪头趴在他肩膀上。
几百斤的重物背在身上,身姿依旧挺拔如松。
石头也没闲着,身上挂了三只野鸡四只野兔,满载而归。
付嘉鸣进了院子,利落扒皮分肉:
“中午咱们吃肉。”
石头卸下一身重担,路过宁晓晓身边,小声说了句:“他人还行。”
宁晓晓噗嗤笑了,付嘉鸣这么努力,就得了句还行,哈哈,还真不容易。
还行的人,利落扒皮,晾晒,剁肉……
忙活完一堆野味,又上房修房顶,所有活计在他手上都是轻而易举,干得又好又快。
王桂花急道:“快下来,不用你,进屋歇歇。”
付嘉鸣弯腰干活,手上不停:“没事,我走之前都修补修补,免得下雨漏水。”
王桂花见叫不下来,开始炖肉,又蒸了一锅二米饭。
嘉鸣一个人在外多年不容易,走之前,她得给孩子吃顿好的。
院子里肉香扑鼻。
王桂花喊:“吃饭了,快过来,趁热吃香。”
付嘉鸣正好忙活完,洗手吃饭。
王桂花:“炖了不少,一会你和二丫端上,去山上看看你爸妈。”
宁晓晓心中有数,这时候的教材以红色教育为主。
她没买书,找个角落写写画画,照着教材写下几句备课心得:
五星红旗,你和太阳一同升起,映红中国每寸土地……
她想起了刘媛媛的那首《五星红旗》,写下几句歌词。
心血来潮,在下面画了一副画,阳光下几个小学生对着五星红旗敬礼。
不知拿着她的备课教案去应聘可行不?
宁晓晓犹豫,小学学历的她,写得一手好字会不会太突兀了?
想想,她收起纸张,决定买本字帖,再买本画册,以后在家练习,至少装装样子。
找画册时,看到一本音乐教材,买一本,拿回去看看。
不知道小学招聘哪些科目教师,她得做多重准备。
上辈子她会弹钢琴,古筝,吉他,当个音乐老师也完全没问题。
宁晓晓放回语文教材,拿着字帖画册和音乐教材结账。
她没注意,刚刚写写画画的那张纸悄然掉落。
书本不便宜,三本书花了三块八毛钱。
宁晓晓捧着书本,最后一站去国营饭店。
进城一趟不容易,买点好吃的回家,补补身体。
国营饭店里,黑板上写着今日菜谱,肉菜有红烧肉。
宁晓晓想起上次她和付嘉鸣在国营饭店吃的红烧肉,油滋滋的,瞬间勾起了馋虫。
她买了一盒红烧肉,四根麻花,打包带走。
回去和付嘉鸣一块吃。
逛了半日,急急忙忙赶着下午的公交车回家属院。
车站没看到孙姐等人,估计她们赶上午的车回去了。
没等一会,背着大气包的公交车晃晃悠悠来了。
宁晓晓上车,公交车刚要关门,一道身影背着大包,摇晃着手臂跑来。
是宋玉兰,她今日也进城了?真够巧的。
宋玉兰也看到了她,惊讶道:“宁晓晓?你也进城了?”
她没想到宁晓晓会进城,一个乡巴佬进城能干嘛?去百货大楼都找不到门吧?
坐下后,她看到宁晓晓怀里抱着书,奇怪问:“你买书了?”
看书?字都认不全吧?
宁晓晓随口道:“嗯,多学习。”
嘁,宋玉兰撇嘴,要是买几本书就成文化人,谁还读书。
这年代,要想找好工作,得靠学历,没有文凭,永远没机会进供销社这样好的单位。
宋玉兰抱着大包裹,不知买的什么,看着又大又沉。
她看向宁晓晓,背着一个小巧的军用包,拿着几本书。进城一趟,就买这么点东西?
呵呵,没钱花了吧?连个工作都没有,付团长不可能一直给她钱。
俩人没说几句话,宋玉兰瞧不上宁晓晓,懒得和她说话。
宁晓晓乐得清闲,闭目养神。
她的身子太弱,折腾一日,累得慌。
车子晃晃悠悠,宁晓晓觉着好像摇摇欲坠。
车子蹦跶几下,突然下沉,停车不动了。
宋玉兰惊慌道:“同志,怎么了?”
开车同志摇头:“车没气了,走不了了,你们下车吧。”
宁晓晓:……
这年代的公交车太不靠谱了,说坏就坏在半路,还好她没买太多东西,不然走回去得累死。
宁晓晓下车,顺着方向往回走,上车没一会儿车就坏了,估摸着得走两小时能回去。
宁晓晓不敢休息,咬上两口麻花补充体力,飞快往回走。
宋玉兰哭丧着脸,她背着大包裹,沉的根本走不动。
宁晓晓也走不动了,她吃上饱饭都没几日,折腾一整日,脚下虚浮。
东北这个季节黑天早,没一会天就黑了,路还不好,泥土路坑坑洼洼,天一黑更难走。
“付团长我见过,大高个,人长得也俊,我就想见见他媳妇长啥样,今日见到,果然漂亮,两人正好般配。”
军嫂们夸她,不只是恭维,宁晓晓长的的确好看,柳叶眉,大眼睛,长睫毛,皮肤白皙,就是瘦,以后养胖了会更好看。
宁晓晓笑着给几人分糖,“大家吃喜糖。”
“谢谢晓晓。”
她们没想到,错过了婚礼,还有后补的喜糖,对宁晓晓的印象又好了几分。
人好看,大方,爱说话。
等了一会,车来了。
这时候物资匮乏,公交车是烧气的,车顶放着一个巨大的煤气储存包,相当于把瓦斯绑在车顶。
车上人不多,几人都是他们军区的家属,这年代车票很贵,乡下百姓不舍得坐车。
她们一一坐下,车上还有不少空座。
孙姐问她:“晓晓去哪?我去百货大楼,你要不要一块去逛逛?”
孙姐热情相约,她怕晓晓第一次进城找不到路。
宁晓晓其实喜欢自己逛,买东西方便。
但她正好要去百货大楼买洗发香波,若是拒绝了,一会百货大楼碰上,会得罪人。
她笑道:“好啊,我也去看看。”
另一军嫂搭话道:
“我第一次进城,见到百货大楼震惊的嘴都合不上,里面全是没见过的东西,东西好是好,就是贵,买一样,够乡下人攒半年了。”
部队军属多是乡下过来随军的,都是苦日子过来的。
没人笑话她,她们也是随军后才过上好日子,以前哪逛过百货大楼啊。
一路说说笑笑,宁晓晓和孙姐等人一块到了百货大楼。
城市不算繁华,不如北京和沈阳。
百货大楼两层,里面柜台是实木的,柜台上贴着“忠公”等红色字样。
孙姐直奔布料柜台,她不准备闲逛,秋季是东北最忙的季节,家家有干不完的活。
宁晓晓去日用柜台,她目标明确,向售货员道:“我要一瓶洗发香波。”
售货员看她一眼,给她拿了一袋,这时候没有瓶装的,包装是个纸壳。
洗发香波是蝴蝶牌的,包装上印着大头,洗头发的姿态,蝴蝶两字是红色的,洗发香波四个字是绿色的。
是公私合营的产品。
现在是六一年,还能用几年,过几年这东西都是走资派,买都买不到。
“五元一袋。”
多少?宁晓晓嘴角抽搐,一个月工资就能买几袋洗发香波?
她都想把长头发剪了。
来时想多买点的,听到价格,她只买了一袋。
又买了一瓶雪花膏备用,黑色盒子,上面印着一朵大牡丹花,上海牡丹牌的。
四块钱,价格也很贵。
宁晓晓买了两样,和孙姐打声招呼离开了。
同行的一个军嫂,背后嘀咕:“付团媳妇真败家啊。”
她真是农村来的?
宁晓晓出百货大楼前,在门口买了一瓶汽水,北冰洋汽水,味道还不错。
容量不多,几口喝完,还了瓶子,顺便问问新华书店怎么走。
一路走到新华书店,书店是二层小楼,楼体厚重,透明玻璃橱窗很大,贴着富有时代特色的标语。
宁晓晓进去逛了一圈,书不算多,人也不多。
她找到小学生教材,迅速翻看。
语文课本前面是拼音,后面有识字,再往后翻是课文。
第一课《五星红旗》,上面画着大幅图画,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,课文很短,只有五句话,二十个字。
第二课《人民大会堂》,还是大大的插图,短短的课文。
书不厚,字又少,没多久就看完了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