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五一文学网 > 现代都市 > 家侄崇祯,打造大明日不落崇祯云逍大结局

家侄崇祯,打造大明日不落崇祯云逍大结局

薛定谔的虎 著

现代都市连载

“我是蝼蚁,你一根手指就可以捻死我?”云逍看了一眼倒在地上惨叫的范常麟。冷冷地‘呵’了一声,随即丢下腰刀,大步走出官署。周围的东厂番子倒吸一口凉气。这位看上去和和气气的云真人,下手可真是够狠的啊!曹化淳和温体仁对视一眼。然后不约而同地跟在云逍,一直将他送到大门口。这时一身便装的王承恩快步走过来,显然是早就等在这里。“云仙长,你没事吧?”“还好,云昊呢?”“主人一直在那边等着仙长呢。”王承恩指了指街对面。一身富家公子打扮的崇祯,正朝这边看来。“到底是自家亲侄子!”云逍心中颇为宽慰,迈步走了过去。曹化淳在后面见了,一眼就认出了崇祯,顿时满面骇然。本以为这道士深得圣眷,万岁爷这才命东厂出动,来顺天府署救他。谁能想到,万岁爷竟然亲自来官署接...

主角:崇祯云逍   更新:2024-12-18 13:46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云逍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家侄崇祯,打造大明日不落崇祯云逍大结局》,由网络作家“薛定谔的虎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“我是蝼蚁,你一根手指就可以捻死我?”云逍看了一眼倒在地上惨叫的范常麟。冷冷地‘呵’了一声,随即丢下腰刀,大步走出官署。周围的东厂番子倒吸一口凉气。这位看上去和和气气的云真人,下手可真是够狠的啊!曹化淳和温体仁对视一眼。然后不约而同地跟在云逍,一直将他送到大门口。这时一身便装的王承恩快步走过来,显然是早就等在这里。“云仙长,你没事吧?”“还好,云昊呢?”“主人一直在那边等着仙长呢。”王承恩指了指街对面。一身富家公子打扮的崇祯,正朝这边看来。“到底是自家亲侄子!”云逍心中颇为宽慰,迈步走了过去。曹化淳在后面见了,一眼就认出了崇祯,顿时满面骇然。本以为这道士深得圣眷,万岁爷这才命东厂出动,来顺天府署救他。谁能想到,万岁爷竟然亲自来官署接...

《家侄崇祯,打造大明日不落崇祯云逍大结局》精彩片段


“我是蝼蚁,你一根手指就可以捻死我?”

云逍看了一眼倒在地上惨叫的范常麟。

冷冷地‘呵’了一声,随即丢下腰刀,大步走出官署。

周围的东厂番子倒吸一口凉气。

这位看上去和和气气的云真人,下手可真是够狠的啊!

曹化淳和温体仁对视一眼。

然后不约而同地跟在云逍,一直将他送到大门口。

这时一身便装的王承恩快步走过来,显然是早就等在这里。

“云仙长,你没事吧?”

“还好,云昊呢?”

“主人一直在那边等着仙长呢。”

王承恩指了指街对面。

一身富家公子打扮的崇祯,正朝这边看来。

“到底是自家亲侄子!”

云逍心中颇为宽慰,迈步走了过去。

曹化淳在后面见了,一眼就认出了崇祯,顿时满面骇然。

本以为这道士深得圣眷,万岁爷这才命东厂出动,来顺天府署救他。

谁能想到,万岁爷竟然亲自来官署接他。

放眼整个大明,哪个有资格,让天子迎候?

温体仁在一旁低声说道:“厂公现在明白了?”

曹化淳收回神,感激地说道:“刚才多谢温尚书提醒。”

温体仁笑道:“小事一桩,以后还有很多地方,需要仰仗厂公。”

“以后还要温尚书多多提点才是。”

曹化淳呵呵一笑,看了一眼云逍的背影,不解地问道:“这位云真人……”

温体仁打断他的话,“晚上请厂公小酌几杯,不知厂公可有闲暇?”

曹化淳笑道:“幸甚之至!”

……

崇祯迎上前,“叔父受惊了!”

何止是受惊……云逍轻描淡写地说道:“被苍蝇惊扰罢了,无妨。”

崇祯点点头。

叔父是何等人物?

即使自己不让东厂出手,他也能轻松化险为夷。

倒是自己,有些紧张过头了。

崇祯见正是午饭的时候,于是吩咐王承恩:“去找一家雅静的酒楼。”

王承恩就近找了一家环境清雅,档次也不低的酒楼。

三人来到酒楼的二楼,找了一间僻静的雅间坐下。

几杯酒下肚。

云逍放下酒杯,看着崇祯:“你给叔说说,那个纯阳真人、昌平伯,是怎么回事?”

“陛下让王承恩来问我,遵化大捷的事情,到底是谁的谋划?”

“我不敢欺君,也不敢贪叔父的功劳,于是就将实情告知王承恩。”

“陛下知道后,龙颜大悦!”

崇祯早就想好了托辞,因此不慌不忙。

一边说着,一边看云逍的脸色。

见云逍神色淡然,崇祯的心中大定。

王承恩在一旁听着,心中一阵感叹。

为了能继续给云仙长当“侄儿”,万岁爷这也是豁出去了啊!

堂堂大明天子,竟然想着法子编瞎话。

这要是传扬出去,有谁能相信?

崇祯继续往下编。

“侄儿寻思着,叔父造的煤炉,以及红薯、玉米、土豆,能够造福百姓。”

“于是昨日把这几样东西,通过王承恩献给陛下。”

“陛下大喜,认为叔父有功于社稷,于是就重赏叔父。”

真是孝顺侄儿……云逍瞪了崇祯一眼,冷哼一声。

“叔是那种贪恋权位的人吗?”

“你这么一弄,叔以后还怎么清修?”

崇祯忙道:“是侄儿想的不够周全。”

王承恩心道:云仙长真是高风亮节的得道高士!

“即使有遵化大捷献计的功劳,再加上煤炉和三样作物,也不至于给出这么丰厚的封赏吧?”

云逍继续追问。

他虽然不在意身份、爵位,却也只有这次封赏的分量之重。

纯阳真人这个尊号,倒还不算什么,毕竟只是一个道士的虚号。

昌平伯的爵位,可就太夸张了。


崇祯和方正化,再次大吃一惊。

竟然连建奴攻打遵化的时间,都推算的一清二楚!

如果说这道士,没有未卜先知之能,打死他们都不会相信。

不知不觉中,二人心中,对云逍,生出了强烈的敬畏。

崇祯又问:“建奴在遵化城中的内应,是谁?”

云逍呵呵一笑:“把遵化城中的晋商,全都抓起来,保证没一个是冤枉的。”

崇祯点点头。

接着暗中盘算了一番。

“十一月初三……”

今天是十月二十七。

时间虽然紧迫了一点,却完全赶得及。

“叔父”已经安排的这么周密。

不仅识破了建奴的奸计,还定下这样的妙计。

他要是还把持不住,那真该一头撞死了。

只要按照“叔父”的安排,绝对能化解这次危机。

甚至,重创建奴!

想到这里,崇祯振奋起来。

他站起身来,向云逍诚心道谢。

“这次,若是能够击退建奴,大明上下,必将铭记叔父的功德!”

云逍一声嗤笑,“我不过是信口一说,要是当真,可就沙雕了!”

崇祯像是被迎头浇了一瓢冷水。

方正化都有拔剑杀人的冲动了。

说了半天,竟然是在消遣万岁爷?

崇祯不解地追问道:“既然有妙计,为何还不能击退建奴?”

云逍叹道:“计策再好,也要能执行才有用。”

崇祯眉头大皱:“愿闻其详!”

“不说别的,光是人事调度这一项。”

“要是任用孙承宗,撤掉三屯营的两头猪,朝中那帮文官,绝对会站出来极力反对。”

“朝中有这帮不干人事的文官,怎么可能办得成事?”

对于大明朝的文官,云逍只能呵呵。

大明最终,是怎么亡国的?

还不是因为这些文官们,整天忙着争权夺利。

干啥啥不行,争权夺利、排除异己第一名。

崇祯听得眉头紧皱。

朝廷中那帮大臣,是个什么德行,他实在是太清楚了。

整天张口就是忠君报国,闭嘴就是为国为民,可什么实事都办不成。

好在这次,有“叔父”点拨。

一切,都还来得及!

云易接着,又摇了摇头。

“其实吧,问题的根源,在于皇帝。”

“咱们那位万岁爷啊,早就被文官给忽悠瘸了,耳根子也太软了。”

一番话,让崇祯的脸都绿了。

方正化更是被吓得心惊肉跳。

诽谤皇帝,这是多大的罪名?

这小道士的胆子,未免太大了。

不过仔细想想,倒也正常。

人家有神仙一般的手段,这才敢于藐视皇帝的威严。

崇祯陷入沉默中。

云逍的话,虽然很刺耳,却是实情。

崇祯当皇帝,纯属赶鸭子上架,根本没受过相关的学习。

再加上性格多疑,又刚愎自用。

经常被大臣用仁义道德的大帽子给绑架。

再加上厂卫受到压制,失去了耳目。

以至于昏招频出。

到后来,他谁都不敢相信,谁都不敢用。

最终成了一个孤家寡人,落得个自挂东南枝的凄惨下场。

“这一次,朕定要独断乾纲,力挽狂澜!”

崇祯暗自攥紧拳头,心中一片决然。

“算了,不说了。”

云逍有些意兴阑珊,不想再说下去。

嘴炮打的震天响,也改变不了糟糕的现实。

由于还有大事要安排,崇祯当即就向云逍告辞。

“我在城中,还有生意要打理,就少陪叔父了。”

方正化一阵愕然。

陛下这“叔父”,叫的是越发顺溜了。

云逍叮嘱道:“小心一些,接下来,京城乱的很,别把命搭进去,银子没了可以再挣,命没了可就什么都没了。”

“我明白。”

崇祯心中一暖。

随后,便带着方正化,匆匆而去。

回城途中,崇祯开始反复琢磨。

等回到皇宫,心中已经有了详细的谋划。

崇祯没有片刻耽搁,立即命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拟旨。

加封赋闲在家的孙承宗,为少师兼太子太师、中极殿大学士。

并以孙承宗为钦差,方正化为监军,星夜前往遵化,主持战事。

加封总兵满桂为武经略,赐尚方宝剑,与赵率教,驻守三屯营。

命袁崇焕领关宁军,以及蓟镇各处兵马,即刻全力以赴,驰援遵化。

同时还给孙承宗、满桂带去密信,将云逍所说的计划,详细地告知。

“陛下,圣旨需廷议,然后内阁票拟,最后由司礼监批红才行。”

王德化吃了一惊,急忙提醒崇祯。

崇祯的脑袋,开始隐隐作痛。

因为大明朝的圣旨,可不是皇帝一句话,就能直接颁布的。

任何圣旨,都必须经过廷议、内阁票拟、司礼监批红,这一整套程序。

内廷直接发出的圣旨叫中旨,六科是有权封驳的。

官员们认为不合规定,就可以不予执行,并且一言不合就开骂。

就连皇帝,也毫无办法。

一旦中旨被驳回,就会闹笑话,严重影响到皇帝的权威。

因此,自嘉靖后期以来,还从来没有皇帝,不经程序,直接颁发中旨的事情。

而崇祯又是一个,行事极守规矩的皇帝。

直接发中旨,可不是他以前的行事风格。

“直接发中旨,八百里加急发出去!”

崇祯横下心来。

如果是以前,他肯定不会打破惯例。

可这次,不一样啊!

大明的江山社稷,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。

“叔父”,不,云仙长已经指出了一条力挽狂澜的明路。

要是因为自己处决不力,导致京畿陷入浩劫。

他以后,还有什么面目,去见列祖列宗?

身为大明天子,他太清楚那些大臣,是什么德性了。

这些人,能干事情的没几个。

争权夺利,扯皮甩锅,却是一个顶十个。

正如云逍说的那样。

这次启用孙承宗,任用满桂、赵率教,罢免朱国彦、朱来同。

肯定会牵扯到很多人的利益。

等廷议、内阁票拟、司礼监批红,一整套程序走下来。

黄花菜都凉了。

建奴大军都有可能打到京城了。

甚至连廷议这一关都过不去,直接就夭折了。

还指望能办成什么事情?

王德化劝谏道:“中旨一旦发出去,定会引起大臣非议,请万岁爷三思。”

崇祯眉毛一挑,冷冷说道:“朕看你经常与文官交往,不光是屁股,连心都不在朕这里了。”


“这三样仙粮,当然可以当做主粮。”

“并且很容易成活,不挑地,抗旱。”

赵老汉抢着替云逍答道。

崇祯急忙追问道:“产量有多少?”

“土豆亩产三四千斤,红薯五六千斤,玉米少点,只有一千来斤。”

“要不是云仙长,拿出这三样仙粮,让咱们耕种,赵家峪今年,还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。”

赵老汉满脸崇敬地看着云逍。

那眼神,就像是看真正的神仙一样。

“这不可能!”

“世间怎么可能,会有产量如此之高的粮食?”

崇祯盯着云逍,既是难以置信,又是满怀期待。

赵老汉急了,“你这小昊子,不信老汉我的话,连你叔都不信了?”

云逍不在意地笑了笑,“这三样作物,今年我一共种了五亩地,全都放在柴房里,不信的话,你去看看就知道了。”

崇祯和方正化,急匆匆的来到柴房。

就见柴房的墙壁上,挂满了玉米棒子。

地面上的土豆和红薯,堆成了两座小山。

“人世间,怎会有此等粮食?”

“若是能将这三样作物推广,我大明,将再无饿死百姓!”

崇祯双眸赤红,呼吸急促,就跟拉风箱一样。

“万岁爷,大喜啊!”

“有了这三样高产粮食的种子,即使遇到天灾,也不会有百姓饿死了!”

方正化连忙向崇祯道喜。

崇祯感觉像是从身上,搬走了一座大山。

只要粮食问题解决了,百姓有饭吃,自然就不会有乱民。

这样就可以腾出手来,集中精力,对付辽东的建奴了。

看着屋里的粮食,崇祯似乎看到了大明中兴的希望。

方正化兴冲冲地道:“奴婢这就去向那道士,表明万岁爷的身份,让他献上这三样作物。”

崇祯想了想,然后摆摆手。

“煤炉,高产粮食,还能治愈背疽。”

“这道士,很不简单,定是游戏风尘的异人!”

“就暂且不要露了朕的身份吧,先探清他的底细再说。”

崇祯的神色,十分郑重。

“万岁爷圣明!”

“只是,那道士,将万岁爷,误认作侄子,若是不表明身份,恐怕言语上,会有所冒犯。”

崇祯不在意地笑了笑,“不妨事。”

只要能解决大明百姓的肚子问题。

别说是让他,给人当侄子,就是当孙子,又算得了什么?

二人返回配殿。

方正化直奔主题:“道长为何不将这三样作物献于官府,惠及天下百姓,道长也能得到官府的赏赐。”

“赏赐?”

云逍像是看白痴一样,看着方正化。

方正化愕然:“我说的不对吗?”

赵老汉笑道:“咱们村子的秀才赵臣龙,去年就拿着这三样粮食,去顺天府衙门,准备换取奖赏,你们猜,结果咋样?”

崇祯问道:“结果如何?”

赵老汉叹道:“顺天府的老爷说,赵秀才妖言惑众,打了他三十板子,让他在床上,躺了足足三个月。”

崇祯勃然大怒,“岂有此理,顺天府简直是尸位素餐!”

“你们知道这土豆、红薯、玉米,是从哪里来的吗?”

云逍发出一声嗤笑,指着桌上的三样东西,问道。

方正化道:“总不会,真的是从仙界,来的吧?”

“这三样东西,都是来自西洋。”

“土豆最早进入大明,却仅仅只是被达官贵人,当做是新奇的蔬菜。”

“那么多当官的都知道土豆,可是又有哪个能想到,用来解决百姓的温饱呢?”

云逍一阵冷笑。

崇祯怒道:“官吏不思百姓疾苦,着实可恨!”

“红薯、玉米,早在万历年间,就传入大明,如今在福建、广东等地,都有耕种。”

“可为什么这些地方官吏,没有上报朝廷呢?”

云逍又反问道。

崇祯皱着眉头,怎么也想不透其中的原因。

“原因,无非有两个!”

“一是百姓愚昧,不愿意轻易尝试新的作物。”

“二是推广这些作物,对官吏没有好处,他们从中捞不到任何油水,就自然没有人愿意,去费这个心思了。”

“三是富绅、地主们极力反对,若是百姓都能吃饱肚子,那谁还会卖田、卖身给他们,当牛做马呢?”

云逍一阵摇头叹息。

土豆、红薯、玉米!

这是穿越者装逼的三大神器。

一本穿越文里,没这三样东西,绝对是失败的。

可真的穿越后,当云逍了解到实情,才知道这些,全都是扯淡!

因为任何事情,都需要有利益驱动。

不光是大明。

就是放到其他任何朝代,也都是一样。

土豆、红薯、玉米,传入九州近百年!

一直到康麻子时期,才推广到全国,就是这个原因。

“官吏尸位素餐,可恨之极!”

崇祯猛地一拍桌子,怒不可遏。

“你就是个小屁民,瞎激动个啥?”

“如今这大明的国情,即使有官吏大力推广,也没办法解决百姓饿肚子的问题。”

云逍瞥了一眼崇祯,一脸鄙夷。

崇祯皱眉说道:“这又是为何?”

“土地!”

“大明的大半土地,都掌握在宗亲、权贵和富绅们的手里。”

“即使这三样高产作物,推广到全国,老百姓又能得到什么实惠?”

“到时候,肥的是宗亲、贵族、地主,百姓还是照样会被饿死!”

崇祯哑口无言,整个人就像是被迎头浇了一瓢凉水。

身为大明天子,他当然清楚,如今的土地兼并,究竟严重到了什么地步。

土地问题不解决,即使有高产作物,还是没办法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。

然而,土地的问题,又是历朝历代的大难题,完全是个死结,根本没办法解决。

可笑自己以为有了红薯、土豆以及玉米,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了。

还是太天真,想得太简单了啊!

堂堂大明天子,竟然还没有一个小道士,看得透彻。

“从古至今的王朝,之所以亡国,归根结底,都是由于土地问题。”

“没有土地,老百姓就会吃不饱饭,遇到天灾,就会饿死人。”

“百姓被逼到无路可走,就会起来造反!到时候,国家就会亡!历朝历代都是如此,大明也不例外!”

“咱们这大明,吃枣药丸啊!”

云逍这番话,完全是有感而发。

却没想到,落在其他人耳中,如同惊雷一般。

崇祯满脸震怒,气得浑身直颤。

居然有人,当着他的面,说大明要亡?!

让他这位大明皇帝,如何不震怒?!


喜峰口被攻破,建奴大军在关内,就有了立足点,然后可以直接兵临遵化城下。

遵化是京畿门户,一旦遵化告破,京师将门户大开。

到时候,再也没有什么关隘,能够阻挡建奴的骑兵。

届时,大明军队将不得不与建奴,展开野战。

不得不说一句很颓丧的话,当今世上,建奴骑兵,天下无敌。

大明军队据城防御还行。

跟建奴野战,还从来没有赢过。

即使是每年耗资数百万银子打造的关宁铁骑,同样也是如此。

甚至有过建奴十几名斥候,击溃六七千大明军队的荒唐事情。

何况京畿军备空虚,建奴只要进入京畿,大明无可阻挡。

广阔的平原地带,将成为建奴的猎场,任由建奴大军纵横驰骋,肆意劫掠。

甚至连京师,都危险了。

想到这些严重的后果,崇祯一阵不寒而栗。

方正化也高度紧张了起来。

这次的大战,关系到大明的国运,甚至是生死存亡啊!

崇祯忧心忡忡,问道:“现在可有什么法子,将建奴大军,阻挡在京畿之外?”

云逍接着说道:“办法也不是没有。”

崇祯精神一振:“请讲!”

“死守遵化!”

“朝廷立即派出得力的钦差坐镇遵化,率领全城军民,与遵化共存亡!”

“也只有守住遵化,才能化解这次危机。”

云逍断然说道。

崇祯一阵失望,摇头道:“遵化兵力空虚,即使有钦差坐镇,也难抵建奴十万大军啊。”

“如果运作的好,不仅可以守住遵化,甚至还可以借机重创建奴!”

云逍轻描淡写地一笑。

成竹在胸,智珠在握。

崇祯和方正化难以置信地看着云逍,觉得他是在装。

守住遵化,都难于上青天。

还想重创建奴,这不是痴人说梦吗?

“建奴十万大军,绕道蒙古奇袭大明,每天消耗粮草巨大,又是孤军,因此,只能速战速决。”

“建奴不擅于攻城,而遵化,是京畿门户重镇,要想短时间内攻破,又岂是那么容易的?”

“皇太极之所以敢孤军入关,是因为有所依仗……遵化城中,有建奴的内应!”

云逍侃侃而道,如数家珍。

历史上,建奴仅用了一个时辰,就攻破了遵化城。

并非是建奴太过强大,也不是明军守城不力。

而是城中,出了内贼。

在建奴攻城的紧急时刻,内贼在城里纵火,导致全城大乱。

最终遵化城破,建奴进城后,大肆屠城。

崇祯听到遵化城中,竟有建奴内应的事情,顿时勃然大怒。

“竟然有人通虏卖国?该杀!”

云逍摇头一笑。

如今的大明,通敌卖国的人,还少吗?

国家将亡,汉奸自然就多了。

不仅是商人,就连高居朝堂的阁臣,都有这种吃里扒外的汉奸。

方正化骇然的看着云逍。

远在京师,竟然对遵化城,了如指掌。

这位云仙长,难道真的能够洞彻天机,知晓阴阳?

崇祯道:“提前除掉内奸,就可以守住遵化城了吗?”

“揪出遵化城中的内应,这是第一步。”

“接下来,可以将计就计,在城中隐藏伏兵,然后引建奴入城。”

“在建奴大军入城时,猝然出击,即使无法重创建奴十万大军,也能斩杀一部分建奴,打击其嚣张气焰!”

“如果三屯营那边配合的好,同时夹击建奴,最好是烧掉建奴的粮草,那就可以彻底扭转战局!”

云逍胸有成竹,不急不缓地道出了应对之策。

“叔父真是妙计啊!”

崇祯振奋击掌,情不自禁的连“叔父”,都喊了出来。

云逍摇头说道:“但光靠这些,还不足以击退建奴十万大军。”

崇祯身体前倾,急切地问道:“请赐教!”

“遵化东面的三屯营,是遵化屏障,绝不容有失。”

“驻守三屯营的总兵朱国彦,是个无能的蠢货,副总兵朱来同,更是贪生怕死。”

“必须将他们撤掉,换上能征善战的大将,否则三屯营一失,别说是重创建奴了,连遵化都将保不住!”

历史上,建奴第一次入关,大明惨败的根源,就是在三屯营。

当时的山海关总兵赵率教,听说建虏绕道入关,领精锐四千人,星夜兼程三百里,驰援遵化。

赵率教到达三屯营的时候,守城总兵朱国彦这头猪,竟然将援军,拒之城外。

赵率教无奈,只得领着疲惫之师,前往遵化。

结果在途中,遭到建奴重兵埋伏,四千精锐全军覆没,赵率教力战身亡。

这位威名赫赫的猛将,一腔热血前来救援,最后却被猪队友,给活活坑死。

而三屯营副总兵朱来同,在遵化失守之后,直接弃营逃命,导致三屯营被攻破。

总兵朱国彦,最终兵败自尽。

遵化、三屯营失守,造成京畿门户大开。

建奴大军因此得以长驱直入,肆虐京畿,最后直逼京师。

听了云逍的讲述,崇祯暗自骇然。

不仅对遵化城了如指掌,对三屯营也是知之甚详。

“这道士,不可能是仙人,却有仙人一般的手段。”

崇祯暗暗将三屯营换将的事情,牢记在心中。

只要能保证遵化和三屯营不失。

建奴大军就会被围堵在京畿之外。

到时候,各路增援大军赶到蓟镇,建奴又无法获取粮草,最后只有退兵一条路可走。

崇祯依旧不敢大意,继续问道:“不知何人能够镇守遵化、三屯营?”

“以孙承宗为钦差,坐镇遵化城,统领抗击建奴军务。”

“大同总兵满桂、山海关总兵赵率教为将,镇守三屯营。”

“他们只要赶在十一月初三清晨、建奴攻打遵化之前,整顿防务,铲除奸细,就完全可以守住遵化、三屯营。”

云逍不假思索地说道。

孙承宗是先帝之师,经略辽东多年,功勋卓著。

并且蓟辽将帅,多数是经他提拔起来的。

甚至是现在的蓟辽督师袁崇焕,都是他的门生。

由孙承宗统领全局,再也合适不过。

满桂从小兵干起,累积军功,一步步地升到总兵。

宁远之战、宁锦之战大捷,他就是明军的主要统帅,可谓是战功赫赫。

赵率教廉洁勇猛,忠义无双,和满桂并称明末两大良将。

有他们镇守,三屯营自然是稳如磐石。


云逍一觉醒来,感觉头痛欲裂。

揉了揉脑袋,卧在床上,愣了半晌。

这才回想起来,之前跟侄儿一起喝酒来着。

可过程却是给忘光了,断片了。

云逍摇头苦笑,这也太不稳重了。

挣扎着起床,洗了把脸。

脑袋里,这才慢慢浮现出一些记忆片段。

喝酒的时候,似乎说了很多话。

好像还……哭了。

最后还吟诗来着。

云逍拍了一下脑门,羞愤难当。

长辈的形象呢?

世外高人的人设呢?

幸好侄儿是自家晚辈。

这要是外人,岂不是直接社死?

要是说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话,传扬出去,那还得了?

“祸从口出,切记,切记!”

云逍在心里,叮嘱了自己一番。

然后将这事抛之脑后。

酒喝多了胃里面难受,先填饱肚子再说。

他连忙到厨房,打算做一碗酸菜面糊糊吃。

这可是个好东西,不仅解酒,还很养胃。

做饭的时候,云逍心里琢磨着,是不是该找个小道姑了?

主要是每天做饭、洗衣服之类的杂务,实在是太麻烦了。

才不是云仙长有了什么其他的心思,春天都还没到呢。

当然了。

有个小道姑帮忙暖脚,他倒也不是那么特别的排斥。

很快,云逍就弄好了一锅饭,给自己盛了一碗。

刚端起碗准备享用时,就从道观外,传来一道不怎么客气的声音。

“道观的人呢?”

“还不出来迎接范公子和道录司的牛大人!”

云逍刚醉酒醒来,浑身无力。

哪里有心情去迎接什么饭公子、菜公子,又或者牛大人、马大人。

他端着饭碗,喝了一口面糊,然后朝外面说道:“门又没上锁,自己进来吧!”

片刻后,从道观外,走进来一群人。

为首的是一名锦衣青年。

单是身上的一件锦缎袍子,怕是要上千两银子。

再加上腰上的玉带,腰间挂的玉佩、香囊,这身下来估计要好几千两。

再他后面,跟着一个肥胖的中年道士,还有一名青衣老仆。

赵家峪的甲首赵兴武跟在后面,看他愁眉苦脸的样子,显然不会有什么好事。

“有事?”

这些人,不是来烧香算卦的,更不会是来看病的。

没银子进账的事情,云逍的态度,自然不会太热情。

问了一句之后,便自顾自地喝着酸菜糊糊。

“放肆!”

“晋商范家的范公子,还有道录司左演法牛大人莅临,你怎敢如此无礼?”

青衣老仆指着云逍一声呵斥。

云逍皱了皱眉头。

晋商范家?

云逍自然是如雷贯耳。

建奴起家白山黑水,地处苦寒之地。

之所以能日益壮大,晋商居功至伟。

如若没有晋商暗中向建奴出售粮草、军械,甚至是提供军情。

建奴怎么可能会有今天?

甚至这次建奴入塞,晋商就充当了带路党的角色。

并且云逍还知道,从崇祯二年到十五年,建奴先后五次入关,大肆烧杀劫掠,比起鬼子还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建奴掠夺来的金银财物,全都转卖给晋商,换取粮食、盐铁等各种军资。

而晋商又将这些沾满大明百姓鲜血的财物,转手倒卖出去,从中谋取暴利。

建奴入关夺取大明江山后,特意将八大晋商,封为皇商。

可见,晋商对建奴的帮助有多大。

范家,正是八大晋商之首。

虽然现在的晋商,还不是什么皇商,但可千万别低估了晋商的能量。

因为早在万历时期,晋商就开始用银子开路,在朝堂上扶植官员,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团体。

这样多年经营下来,晋商已经拥有影响大明朝堂的势力,甚至可以左右内阁辅臣的人选。

“什么事?”

云逍弄清楚这些人的身份后,顿时明白了他们的来意,态度越发冷淡。

赵甲首上前说道:“云仙长,范公子是来买酿酒方子的,我不敢擅自做主,只好带他们来你这里。”

顿了一下,又压低声音对云逍说道:“云仙长,咱们惹不起范家,不如卖了吧。”

云逍不动声色,而是饶有兴趣的看向那位范公子,问道:“范家打算出多少银子,买酿酒的方子?”

“范家昨天让人来赵家峪谈,若是你能爽快答应,赏你个几百两银子,倒也无所谓。”

“咱们范家,可不缺这几个银子。”

范公子“呵”了一声。

随即轻蔑地一笑,玩味地看着云逍:“可你这小道士,却不识抬举,那范家也只有不讲究了。”

“小牛鼻子,这是范公子赏你的!”

青衣老仆一声冷笑,掏出一把铜钱,丢向云逍。

铜钱打在云逍的面前,滚落一地。

其中有两枚铜钱,更是落在饭碗里,溅起几滴面糊糊,落在云逍的脸上。

云逍轻轻地拂掉脸上的面糊糊,眉头挑了一下。

这范家的人,今天有些反常了啊。

毕竟,不管他们身后有多大的背景,他们都只是个商人而已。

这里又是京城,谁都知道,京城的水,深得很。

万一招惹到不该招惹的,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。

至少在明面上,晋商还是遵纪守法。

不至于跟那些权贵家的纨绔一样肆无忌惮。

也就是一个酿酒的方子而已。

用得着上来就跟小说中的大反派一样?

其中必有蹊跷。

那道录司的牛大人冷笑道:“范家要买你的方子,也是看得起你,你却还拿文作武的,不知道天高地厚!”

“那请牛大人教我,天有多高,地有多厚?”

云逍笑了笑,淡淡问道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